第二十三章 凡火
“亚伦的儿子拿答、亚比户各拿自己的香炉,盛上火,加上香,在耶和华面前献上凡火,是耶和华没有吩咐他们的,就有火从耶和华面前出来,把他们烧灭,他们就死在耶和华面前。于是摩西对亚伦说:‘这就是耶和华所说:“我在亲近我的人中要显为圣;在众民面前,我要得荣耀。”’亚伦就默默不言”(利10:1-3)。4aSG 9.2
亚伦的这两个儿子并没有从祭坛取圣火,就是主所亲自点燃并吩咐祭司们在祂面前献香时所使用的。他们竟取了凡火放在自己的香炉里,加上香。这是违反上帝明令的,祂的刑罚就速速来到了。亚伦的两个儿子在圣事上供职,要是他们没有纵情饮酒以致半醉半醒,原不会这样犯罪。他们满足了食欲,降低了自己的才能,使他们丧失了行使圣职的资格。他们的理智被蒙蔽,以致认识不到圣火与凡火的区别。圣火是上帝从天上降下来的,在祭坛上一直保持燃烧着,凡火则是祂已说过不应该使用的。他们要是充分而清晰地使用自己的推理能力,原会畏惧,不敢放肆地违反上帝的明令。他们曾特别蒙上帝恩待,列身于那七十个长老中,在山上目睹了上帝的荣耀。他们明白自己在进入上帝显出其临格的圣所前必须极其认真地自省和成圣。4aSG 9.3
“摩西对亚伦和他儿子以利亚撒、以他玛说:‘不可蓬头散发,也不可撕裂衣裳,免得你们死亡,又免得耶和华向会众发怒;只要你们的弟兄以色列全家为耶和华所发的火哀哭。你们也不可出会幕的门,恐怕你们死亡,因为耶和华的膏油在你们的身上。’他们就照摩西的话行了”(利10:6,7)。被杀之人的父亲和兄弟被禁止为已受到上帝公正惩罚的人显出悲伤的迹象。当摩西提醒亚伦主所说的话,即祂在亲近祂的人中要显为圣,亚伦默默不言。他知道上帝是公正的,他就没有发怨言。他的心因两个儿子的可怕死亡而悲伤,虽然他们是因违命而死的。可是,按照上帝的吩咐,他没有表示自己的悲伤,免得应与他儿子遭受同样的命运,也免得使会众感染不顺从的精神,使得上帝的忿怒临到他们身上。4aSG 10.1
耶和华晓谕亚伦说:“你和你儿子进会幕的时候,清酒、浓酒都不可喝,免得你们死亡;这要作你们世世代代永远的定例。使你们可以将圣的、俗的,洁净的、不洁净的,分别出来”(利10:8-10)。4aSG 11.1
当以色列人犯罪,上帝因他们的罪过惩罚他们,百姓为受惩罚之人的命运哀伤,却不因令上帝蒙羞而哀伤时,同情犯罪者的人就被算为与犯罪者同样有罪。4aSG 11.2
主在给亚伦的指示中教导我们,要顺从祂公义的惩罚,即使祂的忿怒来得很近。祂希望祂的子民承认祂的处罚是公正的,好使别人有敬畏之心。在这些末后的日子,许多人容易自欺,看不到自己的错误。要是上帝藉着祂的仆人责备和斥责犯错的人,就有人情愿同情那些应受谴责的人。他们会设法减轻上帝迫使祂的仆人加在他们身上的担子。这些同情者认为自己同情犯错的人是在做一件善事,那犯错之人的行为可能已大大损害了上帝的圣工。这种人是受骗了。他们只是在列队反对遵行了上帝旨意的上帝的仆人和上帝自己,与犯罪的人同样有罪。有许多犯错的人要是没有因接受错误的同情而受骗,原可以得救。4aSG 11.3
亚伦两个儿子的事被记在经上是为了上帝子民的益处,特别应当教导那些正在为基督复临作准备的人认识到:放纵堕落的食欲会摧毁心灵精细的感觉,影响上帝所赐给人的推理能力,以致使人对圣洁的事丧失神圣感。不顺从便看起来讨人喜欢,而不是极其有罪。撒但喜欢看到按照上帝形像所造的人献上自己作堕落食欲的奴隶,因为这样他就能成功地控制人心智的能力,使人对上帝神圣的要求丧失高尚的感觉,从而引导那些不节制的人以使自己下贱和羞辱上帝的方式行事。正是因为放纵了食欲,才使亚伦的两个儿子献上了凡火而不是圣火。4aSG 11.4
亚伦偏离上帝的命令的两个儿子代表那些违背耶和华第四条诫命的人,第四诫是非常清楚明白的——“六日要劳碌做你一切的工,但第七日是向耶和华你上帝当守的安息日。这一日你……无论何工都不可做,”等等。几乎所有自称跟从基督的人都不遵守上帝已分别为圣要他们守为圣日的那日,在那日休息,因为祂自己已在那日休息了。他们在上帝的圣日工作,却尊荣七日的第一日,在那日休息,那是一个普通的工作日,一个上帝并不在那日休息的日子,一个祂并没有分别为圣予以尊重的日子。4aSG 12.1
偏离第四诫如今虽然不会立刻遭受暂时的死亡,但上帝并不视违背祂的诫命比祂视亚伦两个儿子的罪为轻。死亡乃是凡拒绝亮光且继续犯罪之人最终的刑罚。当上帝说:要守第七日为圣日时,祂指的并不是第六日,也不是第一日,而是祂已指定的那日。要是人们用一个俗日代替圣日,还说这样做也无妨,就是侮辱天地的创造主,祂设立了安息日来纪念祂用六天创造了世界之后,在第七日休息。在侍奉上帝时,背离祂所设立的制度乃是一件危险的事。无限的上帝已就对祂自己的敬拜作出明确的指示,那些与祂有关的人,应当严格遵循祂所指示的路线,不可觉得有自由在最小的方面有所偏离,以为那么做也无妨。上帝必教祂所造的一切人等知道,祂说一不二。4aSG 12.2